進入主汛期以來,四川多地受連續(xù)強降雨影響,發(fā)生山體滑坡、泥石流、洪水等自然災害,交通基礎設施損毀嚴重。截至8月18日上午,全省高速公路累計阻斷31處,已搶通19處;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累計阻斷59條568處,已搶通24條453處。“洪水沖斷一條就爭取及時搶通一條、保通一條。”四川省交通運輸部門提前部署、做足準備,科學高效破巨石、清淤泥、修擋墻,確保群眾生命財產(chǎn)安全。
6人一天只吃5盒飯
“中卡段水毀斷道!”
“子坪電站段路基垮塌!”
“栗子溝往石棉方向1公里處水毀斷道,路基路面損毀!”
……
8月12日4時30分,108國道受損路況信息源源不斷匯總至雅安市石棉縣交通應急指揮中心。石棉縣交通運輸部門迅速出動,打響搶通攻堅戰(zhàn)。
108國道石棉段全長58公里,是連接雅安市與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重要通道。經(jīng)初步排查,本次暴雨導致公路垮塌30余處、橋梁損毀2座,受損里程近40公里,石棉段交通全線中斷。更為緊迫的是,被困在塌方路段的數(shù)百輛車排起了“長龍”。暴雨在持續(xù),垮塌點極不穩(wěn)定,人、車亟待救援。
暴雨中,救援人員持續(xù)作戰(zhàn),直到12日19時許,最后一輛車、最后一名群眾被安全轉移。“當時情況緊急,所有搶險人員一心就想著趕快轉移被困車輛和群眾。”石棉縣道路養(yǎng)護站副站長鐘占平說,當時現(xiàn)場交通、電力、通信中斷,物資補給無法及時送達,6名機械操作手一整天只吃了5盒盒飯。
搶通、排險仍在繼續(xù)。“河水沖刷加上路側涵管內的水流不斷,整個垮塌區(qū)域極不穩(wěn)定。”順著鐘占平手指方向,不時能看到泥石滑落。“原計劃是向山體側內挖一條便道,現(xiàn)在看來不行了。”鐘占平說,只能加快疏浚河道,通過降路基的形式搶出一條便道。目前,石棉縣交通運輸部門已在重點部位落實人員24小時值守,108國道石棉段全線處于封閉施工狀態(tài)。
技術專家現(xiàn)場指導搶通
“叮鈴鈴……”日前,一通緊急電話直達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應急值班室。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半扇門鎮(zhèn)梅龍溝發(fā)生泥石流,造成350國道小金至丹巴段交通中斷。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立即安排駐小金督戰(zhàn)組趕赴現(xiàn)場。當?shù)亟煌ㄟ\輸部門迅速調集應急力量開展搶通。
經(jīng)現(xiàn)場勘察,該路段路基、路面全毀路段長6.6公里,局部損毀路段長7公里,10余處路基出現(xiàn)缺口,橋梁、邊坡、涵洞等均有不同程度損毀,短時間內難以搶通。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立即聯(lián)系四川公路工程設計院,安排專家趕赴現(xiàn)場,提供技術支持。經(jīng)過多次踏勘及與有關部門會商研究,專家和搶險人員按照“先疏浚、后排危、再搶通”的原則,制定了搶通方案,并根據(jù)實際情況不斷調整。
今年,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成立了汛期地質災害治理工作專班,對災毀嚴重、搶通難度大的路段,積極協(xié)調組織相關專業(yè)單位和技術專家到一線進行指導幫扶。作為專班主要成員單位,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成立了普通公路汛期搶通保通工作幫扶組,根據(jù)公路災毀情況,及時派出工作組深入一線,指導交通管制、繞行線路制定、災損核查、應急搶通等工作。
入汛以來,普通公路汛期搶通保通工作幫扶組已派出30余人次趕赴災毀現(xiàn)場,覆蓋350國道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段、317國道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段、248國道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段等受災路段。
重點跟蹤災害易發(fā)頻發(fā)路段
“今年汛期,公路集中受災較往年早、程度重。”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工作人員介紹,各地能夠及時應對,得益于有針對性的提前部署。
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于5月提前安排部署汛期普通公路搶通保通及防災減災工作,新編制了《四川省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災害排查及管控治理工作指南》,針對災害排查、風險分級管控、災害治理工作,給出了具體的“操作手冊”。
各地交通運輸部門聚焦汛期自然災害易發(fā)高發(fā)路段、臨崖臨河路段、橋隧構造物、地震災區(qū),集中開展隱患排查;運用巡查系統(tǒng)采集上報公路風險隱患點,完善普通公路應急預案,提前布設應急搶通力量。
聚焦阿壩、涼山、甘孜、綿陽、雅安5個市(州)災害易發(fā)頻發(fā)的重點路段,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實行跟蹤督辦。目前,5個市(州)已排查復核隱患點736處,并對708處隱患點強化警示、監(jiān)測和處置。
基于“普通公路災毀信息調查系統(tǒng)”App,四川各地一線巡查人員可實時上傳現(xiàn)場圖片、視頻和文字,省、市、縣主管部門根據(jù)上傳信息及時進行災毀情況核查和搶通指導。汛期以來,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落實專職人員每日收集、報送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阻斷信息;根據(jù)道路阻斷情況,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及時采取應急措施,引導公眾安全出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