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段歷史,更是一個奇跡。
70年前的四川,北走秦鳳,有鐵山劍門之雄;東下荊襄,有瞿塘滟滪之險;南通六詔,有瀘水大峨之奇;西控吐蕃,有石門崆峒之障。“蜀道之難,難于上青天”的千古嗟嘆依然是巴蜀大地的真實寫照。
70年后的四川,阡陌縱橫,路網密布,路網密度達到6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,已形成進水陸出川大通道21條,其中高速公路19條、水路2條。以高速公路、普通干線公路、長江航運為主骨架的綜合交通網絡初步形成,西部終端演化為西部樞紐,四川與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粵港澳大灣區(qū)等國內重要經濟圈基本實現(xiàn)互聯(lián)互通。
70年前,四川與后來并入的西康省僅有破爛不堪的公路8581公里。由于長年失養(yǎng),公路時通時阻,加之遭到戰(zhàn)爭損毀,全省僅有一半左右的公路能通車,有60%的縣不通汽車。
70年后,全省公路總里程達33.2萬公里,居全國第一。其中,高速公路建成總里程7238公里,實現(xiàn)所有市(州)、73%的縣(134個)通高速公路。
70年,只是歷史中的短暫一瞬,而對于日新月異的四川大地來說,卻是滄海桑田。
鐫刻在世界屋脊的公路奇跡
1950年年初,毛澤東主席指示進藏部隊:“一面進軍,一面修路”。10萬人民解放軍、工程技術人員和各族農民工以高度的革命熱情和頑強的戰(zhàn)斗意志,用鐵錘、鋼釬、鐵鍬和鎬頭劈開懸崖峭壁,降服險川大河。在4年多的時間里,穿越二郎山等14座大山;橫跨金沙江等眾多江河,戰(zhàn)勝種種困難,將2000多公里的公路,從成都修建到了拉薩,以最高、最險、最長、工程量最大、修建速度最快,創(chuàng)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跡,鑄造了永存于中國人民心中的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,頑強拼搏、甘當路石,軍民一家、民族團結”的“兩路”精神。
70年來,四川交通人傳承、弘揚“兩路”精神,用勤勞和智慧在巴蜀大地上創(chuàng)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之最、建設奇跡。
1997年建成的萬縣長江公路大橋,為當時世界最大跨徑(420米)的鋼筋混凝土拱橋,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。
成都繞城高速公路東半環(huán)、華鎣山隧道榮獲中國建筑行業(yè)最高獎——魯班獎,2017年建成的317國道雀兒山隧道奪得2018國際隧道協(xié)會年度工程大獎;今年,瀘定大渡河大橋獲得國際橋梁大會杰出成就獎——古斯塔夫·林登少獎,合江長江一橋獲得國際橋梁大會設立最早、影響最大的喬治·理查德森獎。還有,世界隧道設計首創(chuàng)的小半徑雙螺旋隧道——雅西高速公路干海子隧道,我國高海拔地區(qū)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——雅康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……正是這些重大工程的誕生,將一個個“蜀道難”的節(jié)點打通,將“蜀道難”的嗟嘆變成歷史記憶。
鋪筑在川蜀大地的現(xiàn)代路網
1988年年底,四川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榮縣通了汽車,實現(xiàn)全省縣縣通公路。但當時的四川,還沒有高速公路。
隨著改革開發(fā)的深入和經濟的快速發(fā)展,僅僅是路通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和人民群眾對交通的需求。“修好路,修大路,修高等級路,修高速公路”的呼聲和愿望越來越強烈和迫切。
1990年,當時全國第二長的高速公路——340公里成渝高速公路開工建設,1995年建成通車后成為西南地區(qū)第一條高速公路。在底子薄、財力弱的情況下,四川交通人堅持改革開放,銳意創(chuàng)新,敢為人先,1998年建成首條川港合資的成綿高速公路。
其后,在開創(chuàng)高速公路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新融資模式上,四川大膽改革,開放市場,招商引資,高速公路建設發(fā)力提速,2011年至2013年,3年高速公路里程連破3000、4000、5000公里大關。今天,四川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超過7000公里。
被譽為“云端高速公路”的雅西高速公路,跨越12條地震斷裂帶和眾多江河,全長240公里,共架設了270座橋梁。雅西高速改寫了橫斷山交通不便的歷史,為我國主要的彝族聚居區(qū)大涼山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。
雅康高速公路實現(xiàn)了四川高速公路從平原向高原的跨越,標志著四川高速公路建造能力實現(xiàn)跨越式發(fā)展,結束了甘孜州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。雅康高速公路全長135公里,海拔高差達1900多米,橋隧比達82%,建造難度罕見,經過建設者的艱苦奮戰(zhàn),提前9個月建成。
今天,在四川大地上,高速公路網的骨架基本形成,國省干線路網不斷提檔升級,農村公路密似蛛網,48.6萬平方公里上的城鎮(zhèn)鄉(xiāng)村,人便于行,貨暢其流。
鑄就在巴山蜀水的脫貧支柱
從縣縣通公路到鄉(xiāng)鄉(xiāng)通、村村通,四川交通人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沒有停止前行的步伐;在烏蒙山區(qū)、秦巴山區(qū)、大小涼山、川西高原上,四川交通人用實際行動為脫貧攻堅打下堅實交通基礎。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稱贊四川扶貧路建設:“四川交通脫貧攻堅,在貧困縣脫貧驗收中評價最高,貧困群眾對交通獲得感強。”
2018年9月,經過5年多的不懈努力,總投資14.5億元的77座溜索改橋工作全面完成,結束了四川省499個村十幾萬群眾僅能靠溜索出行的歷史,為山區(qū)老百姓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。開行“亞洲第一高溜索”的鸚哥村老人蔣世學樂呵呵地失業(yè)下崗,高高興興走上了布拖縣馮家坪金沙江大橋。
四川農村公路建設的成就令人矚目,通車里程達28萬余公里,位居全國第一,建成全國“四好農村路”示范縣6個,位居全國前列,全省實現(xiàn)鄉(xiāng)鄉(xiāng)通瀝青路、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標指日可待。
響徹在藝術殿堂的川江號子
千河之省的四川,昔日纖夫沉重的川江號子響徹長江、岷江、嘉陵江等江河沿岸。今天,號子早已被千噸級的集裝箱班輪汽笛聲替代。
過去,挑夫、背工熙熙攘攘的碼頭,是那個年代繁榮興旺的象征。如今,塔吊聳立,看不到幾個人的現(xiàn)代化港口一天就能裝卸過去一個碼頭一年的貨物。今天,四川水運不僅“肚大”裝得多,而且“腿長”跑得遠,瀘州港、宜賓港開行的國際集裝箱班輪通江達海,直抵韓國、日本、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(qū)。
此外,嘉陵江四川段14個梯級樞紐已全部建設完成并實現(xiàn)正常蓄水,全年可通行500噸級船舶,豐水期可通過1000噸級船舶,成為我國首條全江渠化的河流。總投資超過400億元的岷江航電綜合開發(fā)工程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,沱江航電開發(fā)的規(guī)劃正在加緊編制。四江六港的水運戰(zhàn)略布局已經呈現(xiàn),高效率、低成本的水上綠色運輸通道持續(xù)展現(xiàn)活力。
雖然川江號子從江邊消失,但艱苦奮斗的精神仍然薪火相傳。上世紀90年代,由四川省交通廳航務局聯(lián)合四川省話劇院,共同創(chuàng)作的話劇《船過三峽》公演,并被邀請赴英國倫敦演出,深受好評。2006年,川江號子被國務院批準、文化部確定,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成為四川交通歷史演變的重要見證。
70年來,四川交通如同川劇絕技一樣,以令人不可思議的速度“變臉”,讓城市發(fā)展飽含能量。特別是近10年來,四川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,編織起四川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圖。
今天的四川,已經實現(xiàn)了從“蜀道難”到”蜀道通”的歷史轉變,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,向“蜀道暢”的交通強省夢想邁進。